在搶救危重患者時,迅速建立血管通路是其必要步驟。但在一些情況下,及時有效為患者建立中央靜脈通路或周圍血管通路存在難度,尤其是兒童、新生兒及部分有血管收縮或硬化的成人患者。髓內輸液針由此產生。
骨髓腔有著高度分化的血管結構,可以視為一種固定靜脈用于大劑量液體及藥物輸注,并且經此可快速進入中心循環(huán)。髓內血管竇以導靜脈及營養(yǎng)靜脈的形式匯入中央靜脈。髓腔大小及髓內輸液針直徑直接影響輸液速度。
髓內輸液針補液適應證為,急需經血管通路補液治療或藥物治療但無法建立常規(guī)靜脈通路。心臟驟停、休克、創(chuàng)傷、大面積燒傷、嚴重脫水、持續(xù)性癲癇都是可能使用髓內輸液針的臨床病例。在靜脈通路因環(huán)境因素制約無法開展的情況下,髓內輸液針往往可以成功應用于治療。
幾乎所有常規(guī)通路使用的藥物都可以經髓內通路以同樣的劑量達到治療效果——包括晶體液、膠體液、血液制品及諸如血管加壓素的藥物成分。同時,髓內輸液針可以在搶救危重患者時為臨床實驗室提供及時的患者髓內樣本,以便進行診斷。
成人患者有多個位置可放置髓內輸液針,如脛骨近端、脛骨遠端、肱骨、股骨、胸骨、跟骨、橈骨莖突等。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放置髓內輸液針是其他血管通路輸液方式不能奏效時的權宜之策。髓內輸液針留置時間為72~96小時。如果其他血管通路已經建立,建議在6~12小時內移除髓內輸液針。
總之,髓內輸液針為急診治療提供了一個快速有效的輸液方式。合理應用及技術支持可提高髓內輸液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點 評
最適合院外急救
點評人: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SICU主任 李文雄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今年6月發(fā)表了上述綜述,介紹成人髓內針置入技術。文章闡述了髓內輸液針補液的基本原理、適應證、禁忌證及手術并發(fā)癥,并重點介紹了穿刺位置的選擇和兩種穿刺方式。對于一種急診給藥通路的評價,應從該通路建立是否簡便迅速及給藥效果是否確切兩方面考慮。
髓內輸液針最早用于兒童搶救復蘇,隨著機械輔助置入設備的應用,其操作日益迅速簡便,也可應用于成人。目前髓內輸液針補液主要用于血管通路難以建立的患者,這種情況多出現(xiàn)在院外搶救過程中,因為一些環(huán)境因素影響外周靜脈通路的建立,而建立中心靜脈通路對操作者的專業(yè)技術要求較高,亦難以在院外實施。在院外搶救條件受限的情況下,機械輔助置入設備的應用使髓內針的建立更加容易且迅速,為搶救用藥爭取了時間。髓內針穿刺有一些禁忌證,包括輸液端同側骨折、輸液端存在局部血管損傷、蜂窩織炎或燒傷等,使其在創(chuàng)傷急救中的應用受到限制。此外,在急診或ICU病房,床旁超聲引導的中心靜脈置管迅速準確,成功率高,還可同時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力及化驗血液標本。因此,對院內急重癥患者進行復蘇時,建立中心靜脈通路仍是髓內針無法取代的首選措施。
骨髓腔有著高度分化的血管結構,大劑量液體及藥物經此輸注可快速進入中心循環(huán),故給藥效果可靠。但髓腔大小及髓內輸液針直徑直接影響輸液速度。大多數(shù)危重患者需要進行液體復蘇,對液體輸注速度要求高,故髓內輸液針建立后并非萬事大吉,還應積極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以保障患者能得到更為確切的治療。一旦建立確切有效的靜脈通路,應考慮及時移除髓內針,避免骨髓炎的發(fā)生。
經髓內針輸液是一種救急方法,它的用武之地首推搶救條件有限的院外急救,其次是適于院內急救過程中無法快速建立靜脈通路的患者。由于髓內針輸液具有簡單、快捷與可靠的獨特優(yōu)勢,值得在院內外急救中推廣。來源:健康報